内容提要: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很用功,考试前也是抓紧时间积极备战,但一进考场就头晕、恶心、出冷汗,以致于头脑一片空白、交卷后却又清醒起来了,这种情景常令人懊恼。面对各类考试,孩子要积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必须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考试焦虑?这种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关键词: 学习压力 紧张 怯场 考试焦虑 失眠 |
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仍不失为一种现实、公平的方法。但每逢遇到对考生具有个人命运意义的考试,考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有的孩子平时学习很用功,考试前也是抓紧时间积极备战,但一进考场就头晕、恶心、出冷汗,以致于头脑一片空白、交卷后却又清醒起来了,这种情景常令人懊恼。面对各类考试,孩子要积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必须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考试焦虑?这种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一、学习压力与学习焦虑的产生 所谓压力,是个人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学习压力可以理解为孩子面对学习任务而不能顺利完成的情况下体验到的一种感受。中学可算是人生中学习压力较大的一个阶段,孩子面对着诸多的功课、家庭的厚望以及自身对未来美好前途的强烈渴望,因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在学校,考试又是最大的学习压力,这一压力往往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在试题不难而考后威胁不大的适度压力下,考试容易使人产生成就感、可以成为激励孩子进取的手段。如有一位孩子,在政治期中考试中获得的高分,激起了她学习这门功课的热情,在以后的学习中,她更加主动、热情,到期末,虽然考试的难度增加,但她仍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高分,高三选科时,她又选择了政治学科。另一方面,在试题太难而威胁很大时,往往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爱迪生一生经历过六千多次失败,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充满信心,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但对于心理、生理尚处于发育期的花季少年,又有几人具备这种超常的心理素质呢? 多年前,两位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归纳出一项法则,用来解释动机强度(压力大小)、工作难度以及作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因动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对完成工作任务具有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将随工作的难易与压力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在简单易做的工作情境下,较高的心理压力会产生较佳的成绩;在复杂困难的情境下,较低的心理压力将产生较高的成绩。对照我们的学习生活经验,确实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比如做简单的文字工作时,提高要求、有较高的心理压力,则效果良好,而在演算一道数学难题时,如果心理压力过高、动机过强,会忙中出错。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平时成绩出色的孩子,在意识到某次考试对自己很重要时,却发挥不出其正常水平。 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往往结伴而行。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在考试之前,当考生意识到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或重要意义时,往往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与学习压力一样,过强或过弱的焦虑都会影响考试的成绩。耶基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积极性,而过强的动机表现——高焦虑和紧张又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只有中等强度的焦虑,才能使大脑处于适度兴奋状态,使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得到最好发挥。 综上所述,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克服不当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对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表现。 |
|